旅游景区建设案例(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
一、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
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中心环节,其品位高低、对旅游者吸引力幅度大小,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竞争力的强弱。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供大家阅读!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1:
案例1、重庆市武隆天生三桥景区针对这个世界遗产地景区不缺乏游客,却面临环境保护、遗产地保护等法律法规问题,围绕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加游客消费、扩大景区容量等开发难点,由清华同衡设计院承担,从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一直到产品细节乃至观光电梯,都仔细布局开发,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其成功之处:一是聚焦亮点,突显遗产魅力;二是打造了一台演出,消灭暗点,丰富夜间活动;三是疏导热点,扩大景区容量。
开发世界遗产地旅游产品:一是从规划到落地都应十分慎重。在遗产地的开发项目做多了,可能就做错了;不做项目,游客又不来。处理这对矛盾需要开发智慧,既不能盲目开发,也不能因噎废食。二是开发的景区产品,既要符合国际潮流,又要结合中国国情,这为云南这个多民族省份具有民族特色,又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试点、遗产地景区等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提供了启示。
案例2、广东白水寨景区这项目是位于广州近郊的4A级风景区,以落差428.5米的中国内地落差最大瀑布著称,备受珠三角市民青睐的生态休闲胜地。其成功之处:一是高水平策划与设计,突出标志景观吸引力;二是应对“蓝海”市场需求,开发多元产品;三是认真调查市场,找准区域市场空隙;四是着力旅游产业的上下整合,让旅行社输送客源。
该项目最早利用了一项关于该景区的游客问卷调查表明的缺乏吃、住等餐饮设施的研究报告,围绕吃住项目开始进行景区开发,具体做法有:一是立足广州市民及大众旅游市场,围绕温泉、吃住进行多元产品打造和组合。二是及时扩大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村民菜地观光与蔬菜采摘,开拓漂流项目。三是联合旅行社,通过“广之旅”的进入合作开发,带动了景区发展。使游客从开发前不到10万人,达到现在的300多万人,成为一个都市周边市场火爆的休闲观光景区。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2: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仁化县和韶关浈江区境内,总面积达290平方公里,又称“中国红石公园”,被誉为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自古为岭南第一奇山。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5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2001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授予4A级旅游区,2001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丹霞山是地学专用名词“丹霞地貌”的命名地,也是国内已发现的580多处丹霞地貌中面积最大、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丹霞山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地貌发育过程、营力作用表现、自然环境和生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分布区中是最为详尽深入的地区,其科研价值主要表现为丹霞山具有一组重要的标准地层(包括丹霞组和长坝组的丹霞山红色岩系)和典型的块状构造。
同时,丹霞山历史人文积淀也非常丰富。丹霞山是历代文人赋诗题咏、怀古忧今之地,唐韩愈、宋苏东坡、杨万里等都曾在此挥毫题诗。现保留至今并有较大影响的寺庙有别传寺和锦石岩石窟寺。从女娲采石补天、舜帝南巡奏乐的传说到隋唐而下的宗教名山、众多的诗文、题记、摩崖石刻以及古山寨和洞穴岩墓群等文化景观无一不显示着丹霞山的深厚文化积淀。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3:
东郊椰林风景区位于海南文昌东郊半岛上,东邻铜鼓岭旅游区,西连高隆湾旅游区。椰林面积3万多亩,素有“文昌椰子半海南,东郊椰子半文昌”之誉。独特的旅游资源,曾经使东郊椰林成为具有海滨椰林风光特色的名胜旅游区。2000年,东郊椰林还一举击败其他景区,荣登“国家名片”,与古巴的巴拉德罗海滨共同成为《海滨风光》邮票的主图。
同样是背靠着得天独厚的特色资源,又为何也同样没能走出衰败窘境呢?百莱玛度假村是在东郊椰林最早成立的旅游企业,总投资40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开始没有几家景区酒店,这里的游人很多,生意非常好,不久很多商家都看到这里能赚钱,一拥而上,现在这里景区不像景区,村庄不像村庄,就这样败掉了。另外,据媒体报道:“早在1992年1月,文昌市政府就委托天津城乡规划设计院海南分院对东郊椰林进行规划:规划将东郊椰林分为热作田园景区、红树林名胜景区、椰林自然风景区、文化景区4大功能区。但在开发建设时,却出现无序招商引资,规划却‘束之高阁’”。规划没有履行,低层次开发是造成东郊椰林衰败的原因之一。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海南生态学专家毕华教授向记者指出,东郊椰林10公里长的海岸拥有近海珊瑚资源,本来是很好的吸引物,由于政府的管理失灵,把本应统一开发的椰林海岸,分成小块出卖,倒卖土地成风,根本没有人是在认真做景区,此外,对于珊瑚礁的保护不到位,附近居民炸珊瑚烧石灰,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没有了美丽的珊瑚、成片的椰林,最终使东郊椰林失去了吸引力,走向了必然的没落。
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篇4:
投资4个多亿,曾经名噪一时、号称“中国第一个以热带和海洋”为主题的大型主题公园、海口首个国家4A景区——海南热带海洋世界开业4年多后,从去年6月黯然关门休业至今。据记者了解,该公园位于海口市滨海西路,陆海面积共占地838亩,地处海口黄金海岸线。1997年,北京天鸿集团看中了这片地段,向海口市政府提出投资开发建设的议题,当时,海口市没有一个真正有特色的主题公园,为此,海口市政府将热带海洋世界作为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扶持。
准确的主题定位、良好的位置、政策的支持为何没有留住景区的辉煌?海口市旅游局规划发展科科长文德林谈起此事无奈的说,当时,该项目规划通过政府部门审批,整个项目分两期开发,项目的核心部分在第二期,建水族馆、海底世界、海洋博物馆。在建成第一期工程后,考虑到开发商的实际情况,政府同意其先开业,边营业、边开发,滚动发展。从这就埋下了隐患。开发商建成第一期后,就对外开业,接待游客,因为园内有特色的景点不多,加上第二期项目迟迟未建成使用,这一主题公园失去了其最突出的主题,游客逐渐稀少,经营状况每况愈下。
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杨哲昆教授分析说,海南是个海洋大省,好些资源都具备人造景点的基础,但要紧紧抓住海洋文化做文章。该项目最有看点的第二期工程迟迟没有竣工,而园内的景点还修了人工湖、观光塔等严重偏离了海洋主题的产品,游客看不到想看的东西,景区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逐渐失去游客。游客也普遍反映:花几十元门票看不到什么有特色的景点,热带海洋世界公园见不到海洋生物,名不副实。
看过"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的人还关注了:
1.“互联网+旅游”第一例经典案例
2.中国旅游O2O模式20大经典案例
3.旅游项目成功案例
二、山地旅游的经典案例研究山地旅游发展创新模式的范例
:1.山地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举例
1.观光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
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露营等。)
3.特色旅游产品(文化、商业、健身、商务等。)
4.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早是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出现的,以保护环境、回归自然为主要目的,改变了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然而,今天美国生态旅游在理念、方法和要求上有了很大的创新,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论。
5.旅游安全产品:旅游保障产品,旅游意外保险产品,旅游保障产品,这些保障游客安全的工具。
:2.山地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亲子乐园
出于亲子体验的目的,我们将在潘麟开发亲子游戏,增加儿童s游戏,并让城市孩子体验农村游戏。
神兽工程(羊驼饲养),儿童骑山地车,滑索项目,蔬菜种植体验项目。
2.爱情主题馆
用来展现东西方经典的爱情故事,用VR虚拟成像让情侣通过演戏来体验经典的爱情主题。
3.休闲娱乐区
福建休闲垂钓、棋牌娱乐、KTV、射箭、骑马、茶文化展示。
3.山地型生态旅游案例
为主题所有者s的说法,农村有几十亩几百亩的山林,首先要确认这些山林是不是保护树种。如果是保护树种,就要考虑在林下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或者养殖业。如果是经济林,可以考虑发展经济林。毕竟根据山林的性质,开发的项目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有许多种山地森林,其中最原始的是原始森林。一般不需要考虑这些山林要发展什么经济状况才能创收。毕竟,这些是保护区。因为这些原始新闻是国家保护区,里面有很多有研究价值的原始苗,所以最好不要人为破坏这片林地。
如果一些后来人工种植的山林现在被认定为不能砍伐的苗木,比如一些黑松或者马尾松保护水土流失的山林就不能开发。但是在这些山林里可以发展一些林下经济作物。比如东北可以种植林下人参。现在很赚钱,但是投资成本比较高,收回成本的时间比较长,也就是成长周期比较长,有的已经到了15-20年的回收期。
当然也可以在这些曾经人工种植的山林里发展养殖业,比如散养土鸡,这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林下养殖业。现在土地价格也很贵,比一些养殖的肉食鸡至少高1~2倍。也有一些人养殖生猪。这些人一般都是当地的土猪。猪肉的价格很贵,有的猪肉价格比100元一斤的还高,有时供不应求。收入也很不错。
有些地方专门种植经济林,经济林这几年收益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每立方木材价值高达800元左右,尤其是南方种植的桉树收益更高。有的地方土地抛荒严重,但有的人为了防止土地抛荒,直接种树,尤其是一些杨树之类的经济苗木,利润很大,还节省了投资成本。
总之,对于农村一般的山林地,有收购的山林苗,有作为经济林的,有作为小品的,有不能开发的,保护当地水土流失的。但无论哪种林地都可以用于经济作物或养殖业,这方面是比较有利可图的,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林地开发措施。你觉得山林里最赚钱的项目是什么?请留言讨论。
4.山地旅游资源的独立特征
功能如下:
一般性
生态旅游是一项受欢迎的活动,不仅限于社会地位高的人。普通工人、职员和学生都可以成为生态游客。
保护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是保护。生态保护是生态旅游的前提。
多样化
生态旅游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其旅游形式多种多样。除了普通的观光度假,还有观鸟、徒步、滑雪、探险、科研等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已经衍生出来了。
专业性
由于生态旅游倡导的环境教育理念,生态活动的内容需要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内涵,这就要求活动的设计和管理要专业化。
精品性爱
产品意味着产品或者商品,生态旅游产品或商品应该是高质量和高品位的精品。
5.山地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举例分析
山地游客可细分为以下类型:
山地游客:以观光、乡村、文化、体育、健康等为主要体验内容的山地环境多日旅游活动。
山地观光旅游者:在山地环境中进行的,以山地特色风光和地域民俗为主要对象的观光活动。
山地运动旅游者:在山地环境中以各种户外运动为主要方式和内容的娱乐活动。
山地健康旅游者:以气候、环境、产品为主要资源的山地环境中的健康体验活动。
山地文化旅游者: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山地环境中的观光和体验活动。
6.中国发展山地旅游的优势
有益效果:
中国我国山区广阔,森林、矿产、水力和旅游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山区林业、矿业和旅游业;
西高东低,河流东流,东西水运便利;
东西向山脉阻挡冬季风南移,南方冬季气候温和;
青藏高原的隆升形成了中国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多样的地形为中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比如平原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有发展林业、副业、旅游、矿业的优势。不利影响: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拥堵,经济文化往往相对落后,造成耕地资源不足;山区多,平原少,也给规模化商业生产和生产管理带来困难;山脉阻挡了夏季风,导致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7.山地旅游发展趋势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旅游组织,也是中国第一个总部设在北京以外的国际旅游组织。
首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员来自五大洲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1个组织和个人,其中境外机构56个,境内机构46个,个人9个。理事会由35名成员组成。
字体我不知道。Idon’我不知道这座山的资源和位置,所以我只能通过列表来分析。
首先,这是一个矛盾最稳定的和最赚钱的投资利润。风险和收益匹配是市场经济下最基本的规律。最好的投资选择都是与投资者相容的风险偏好。
第一种情况。有了区位和资源优势,可以考虑发展农业旅游一体化产业项目,根据目标市场三小时的周末和小长假需求,建设山地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景点带动,同时以旅游特色购物的形式带动项目区农林生态工业产品的种植和销售。
第二种情况。有区域优势,资源一般,但周围有建设用地指标。该项目将被包装成一个适合全家人的一站式度假目的地,拥有优美的山地生态环境,适当支持山地户外休闲活动
第三种情况。位置一般,资源一般,没有土地指标。重点发展山区绿色农林种植项目,聚焦滋补食品需求市场。你需要找有网络营销或者优质渠道资源的合作伙伴加盟。
第四种情况。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长期持有操作。也可以考虑前期做一期项目,把这个山区包装成有一定品牌市场知名度和稳定现金流的项目(比如包装成了3A以上等级的景区,每年真正的游客在10万人以上),然后直接卖掉,快速离场套现。
8.山地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举例说明
山地旅游的价值是令人兴奋和具有挑战性的,尤其是当山地穿越的未知方向充满了许多困难或不确定因素时,更能激励人们挑战自我,不畏惧困难,战胜困难。所以面对生活或工作上的困难,都能很好的解决。
山地旅游也充满危险,建议结伴而行,或者跟着一个有山地或野外生活经验的老驴。一起旅行可以培养一个团队意识。
三、关于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的案例
1.通过对景区的日人均接待游客人数进行限制使景区得到优化的例子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态对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从2000年7月1日起,九寨沟将实行游客限量入景区制。如果你是当日排名在1.2万名之外的游客,将被拒绝进入景区。由此,九寨沟成为全国第一个对游客实行限量入内的景区。九寨沟做出这一限客决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九寨沟这个不可再生的世界自然遗产,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景物产生破坏。特别是每年的“五一”、“十一”两个旅游黄金周,游客量猛增,最多时游客竟然达到了3万多人。为避免游客超量,九寨沟管理局目前正在制订预售门票方案,与各旅行社实行联动。另外,一旦游客超量,九寨沟管理局将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及时向社会公布。也许有一天,游客要想去九寨沟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门票,不知是不是会开始习惯?
除了景区采取限制人数以外,部分旅行社也纷纷设计出生态旅游线路。如北京的一家名为“绿色地带生态旅游咨询”公司煞费苦心地设计出几条生态旅游路线,并严格采用国外的生态旅游办法规章,例如限制人数、讲解生态知识、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特殊路线安排等。
2.原来因为旅游项目单一,依赖性过强,既而通过多方位的挖掘做到多角度的发展
世界上有些事物是独一无二的,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这就是特色。
由于人类求新求异的心理,单一的观光功能景区和游线难以吸引游客回头,即使是一些著名景区和游线,游客通常观点也是“不可不来,不可再来”。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应尽量突出自己的特色,唯此才能具有较大的旅游吸引力。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而民俗旅游正是一项颇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它以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深入肺腑,震撼心灵的力量。如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线路:
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旅游线路展现了我国26个少数民族绚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宗教特色。如古老的东巴文化;大理白族欢迎客人寓意深长的“三道茶”;“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畔摩梭人以母系氏族的生活形态闻名于世界;美丽而淳朴的丽江古城;以及纳西族妇女奇特的服饰“披星戴月”装等等。这些都以其绚丽多姿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广大的中外游客留恋往返。这些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也即人们常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OK,关于旅游景区建设案例和旅游景区开发经典案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